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以“巡视理论创新与制度建设”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以“从我国历史上的巡视经验看新时代的政治巡视”、农工党中央研究室主任郭洪泉以“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历史演进的趋向与启示”、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蔡志强以“巡视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”、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以“政治巡视的实践特征与价值立场研究”、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屠凯以“党章第十四条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意义”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樊鹏以“巡视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政治创造”为题分别作主旨发言。 近日,教育部印发通知,决定实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动计划,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。 首批拟组织150所高中和高校参与,在校园内配备相关急救设施设备与物品,并对学校教师、学生进行急救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,研制急救设施设备配备规范(试行)和急救技能培训方案(试行),探索校园急救技能证书开发试点建设工作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急救教育经验做法,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强化急救教育。 根据试点建设原则,试点将结合学生身心发育规律、学校类型规模开展多元探索,形成多层级、多类型的校园急救方案。 力争中学阶段,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技能,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;大学阶段,普及应急救护、防灾避险知识技能,倡导救护志愿服务。 试点工作主要有三项重点任务:一是普及校园急救知识。 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、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、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急救教育推进机制。 结合学校实际,加强对校园常见的气道异物梗阻等紧急救护,创伤出血与止血、关节脱位与扭伤等创伤救护,淹溺、烧烫伤、中暑等意外伤害,火灾、地震、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教育。 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。 二是配备校园急救设施。 试点校要参照有关学校卫生工作标准、校园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等,结合学校规模、环境、地势、交通、建筑等实际情况,配备足用、实用、适用的校园急救设施设备。 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学校逐步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。 三是开展应急救护培训。 各地要积极会同红十字会、急救中心等部门,重点培训试点学校校医、体育与健康课教师、班主任等教职员工,鼓励支持师生通过应急救护培训取得相关证书。 对取得救护员证书的校医、体育与健康课教师、班主任等开展救护师资培训,培训合格的师资在军训期间等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,提高学生避险、救护技能。 试点推荐要求,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推荐3—5所高中和高校参与试点工作。 试点校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学校类型、规模、区域等因素,其中,职业院校原则上不少于1所。 优先考虑已安装急救设施设备或已有应急救护培训基础的学校。 全国校园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办公室将统筹各方资源,支持各地开展试点工作。 (记者孙竞、李依环)(责编:段思齐、赵芳)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推荐阅读 。 复旦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国前驻文莱大使杨健特别指出,中日两国一定不能陷入互相伤害的恶性循环当中,两国精英应正确引导两国民众增信释疑,致力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 (责任编辑:admin)本文由天堂电影院在线观看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kambaworld.com/ds/237.html |